90年代國營勐海茶廠七子餅普洱茶,如何判斷年份?詳實圖文解析

90年代國營勐海茶廠七子餅普洱茶,如何判斷年份?詳實圖文解析

12閱讀 2025-09-24 11:43 鑒賞

#七子餅茶#市面上流通較為廣泛、也比較常見的,莫過于勐海茶廠生產的中茶版面的“七子餅茶”。這些茶品產量大、批次多、年份跨度大、版面細節(jié)繁雜,判斷年份的難度很大。

不過,雖然品種繁多、版本復雜,但這些茶品的包裝印刷都有特定的標志和時代特色,這就構成了辨識的主要依據(jù)。

今天,旗艦店“藏品普洱”掌柜將從大票、外包裝、內飛等方面著手,詳實分析90年代國營勐海茶廠七子餅的年份判定。

一、查看原件大票

要辨識老茶的年份,原件大票是一個重要的依據(jù)。以前老勐海茶廠生產茶品,大票必定附在整件茶里,注明嘜號、年份、凈重、茶品信息等,可謂是茶品的“身份證”。

90年代起,茶品大票由80年代后期的油光牛皮紙質,改成平光牛皮紙,仍是橫式大票,印有嘜頭、凈重、茶廠等信息。

勐海茶廠的大票上,嘜頭代表編號,編號旁的三碼或四碼數(shù)字代表年份和批次,一批次的產量為100箱。

注意,90年代七子餅的大票上,計重方式舍棄80年代的市斤制,采用公斤制。仔細觀察大票上,印好的“市斤”二字通常蓋上紅色或藍色“公”字印章,這是采用公斤制的直接體現(xiàn)。

當然,現(xiàn)在大家買茶時很少能看到原件,或者出現(xiàn)原件大票丟失的情況,這時我們還需要借助茶品的外包裝特征進行辨識。

二、觀察外包裝

老茶因其歷史原因,不同時代的外包裝,在印刷、油墨、包裝手法等方面均有所區(qū)別。辨識90年代的七子餅,我們主要從英文字母、大小口中、大七小七等方面入手。

1、英文字母的大小

由于大部分七子餅的印刷字版都相同,難以辨識,1993年之后,七子餅茶的包裝印刷進行更版,后面生產的七子餅茶,外包裝英文字母變小,與之搭配的還有“大七”特征。

這里放一張93青餅和94青餅的對比圖,大家可以看到,兩個茶版中“云南七子餅”的“七”字,以及下方的英文字母都不同。94青餅為大七,英文字母變小。

1997年以后,一些七子餅重新模仿制作大英文字母茶版,如97紅印青餅、97黃印青餅、97小綠印青餅、2000年橙中橙印青餅、02傣文青餅8502等,辨別時需要留意細節(jié)。

2、小七 VS 大七

小七和大七,指的是茶紙版面上,云南七子餅的“七”字印刷版本。細高狹長者,稱為“小七”,也稱為“高腳七”;寬扁大氣者,稱為“大七”。

小七出現(xiàn)的時間較早,自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(xiàn)在七子黃印上,一直使用到1993年為止;1997年又開始印刷,應用在當年生產的一些七子餅上,如97紅印青餅、97黃印青餅等。

大七于1993年以后出現(xiàn),直到1996年后才大量使用,一直到2004年國營勐海茶廠改制。

1993年生產的部分七子餅同時存在“小七”和“大七”兩個版本,如93青餅就有小七版和大七版之分,猜測是改版過渡階段,一些印刷好的剩余茶紙仍要繼續(xù)使用的緣故。

2004年以后,一些小廠也模仿早期大廠的規(guī)格和版面來印制小七、大七,大家在辨識這些茶品時,要仔細作出區(qū)分。

3、小口中 VS 仿大口中

所謂“大口中”和“小口中”,指的是茶版下方,“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”的“中”字,口字寬度的大小。

大口中包裝的七子餅誕生年份較早,大致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出現(xiàn),代表性茶品主要有:七子黃印、大藍印、小綠印、7572。

90年代的七子餅普洱茶,版面普遍以小口中特征為主。

不過,1997年以后的七子餅中,出現(xiàn)了仿大口中的現(xiàn)象,如97紅印青餅、97黃印青餅、97小綠印青餅,它們常被誤認為是70年代的七子餅,要借助大票、棉紙、內飛等進行多方面輔助鑒別。

三、內飛的變化

90年代國營勐海茶廠的七子餅,根據(jù)內飛的變化,可大致分為以下4個階段:

①1994年以前,細字繁體廠內飛

所謂“細字”,指的是內飛字體較細;這類內飛中,“勐海茶廠出品”的“廠”字為繁體字,油墨印色稍淡。

②1994~1997年,粗字繁體廠內飛

這類內飛的字體筆畫較粗,油墨鮮亮飽滿,“廠”字仍為繁體字。

③1997~1998年,簡體廠內飛

1997年七子餅內飛,有一個較為重大的變化,即“勐海茶廠出品”的“廠”字更版為簡體字,代表性茶品如97水藍印、97小綠印等。

④1999~2004年,傣文內飛

接續(xù)于簡體廠內飛之后,字體變小,右下角出現(xiàn)傣文符號。

總體來說,90年代七子餅的內飛辨識,細字比粗字的時間早,繁體比簡體的時間早,傣文內飛最晚出現(xiàn),一直使用到2004年勐海茶廠改制前。

結語

關于普洱老茶的辨識,業(yè)界已經自成一套體系。早期在資訊不發(fā)達、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,不少茶商通過研究茶品大票、包裝和內飛,摸索出判斷年份的一些規(guī)律,這都逐漸演變成為市場公認的一套系統(tǒng)。

當然,在辨識老茶時,這些特征僅僅作為必要非充分條件,并不足以作為判定茶品年份的最終依據(jù)。我們需要結合大票、包裝紙、茶版、內飛進行綜合判斷,最終以開湯品飲為準。

茶的好壞還是要喝了才算,用外在特征來識別茶品,依舊只是輔助的方式,而且茶品的外包裝必須沒有拆封過。如果經過拆封,這些參考依據(jù)也就產生了變數(shù)。

聲明:文章由“藏品普洱”原創(chuàng)整理,轉載請注明出處!

參考資料:

陳智同.深邃的七子世界[M].臺北:五行圖書,2006鄧時海、耿建興.普洱茶續(xù)[M].昆明:云南科技出版社,2005梁俊智.新生普洱年鑒(1998-2003)[M].臺北:五行圖書,2005


上一頁:冰島普洱茶有何魅力?冰島普洱茶價格如何?老茶客純經驗解析

下一頁:全國人大官微發(fā)布:云南人大立法守護古茶林千年茶韻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